近200倍预增?存储芯片三季报藏玄机,涨价潮下普通人别乱跟风
这两天刷财经新闻,被一组数字惊到差点揉眼睛——19203%!不是笔误,是有家存储芯片企业的三季报净利润预增幅度,直接冲到了近200倍!紧接着一看,居然有10家存储芯片企业跟着“晒成绩”,预增幅度最低的都翻了一倍多,高的动辄十几倍、几十倍。
这两天刷财经新闻,被一组数字惊到差点揉眼睛——19203%!不是笔误,是有家存储芯片企业的三季报净利润预增幅度,直接冲到了近200倍!紧接着一看,居然有10家存储芯片企业跟着“晒成绩”,预增幅度最低的都翻了一倍多,高的动辄十几倍、几十倍。
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迭代,模型推理过程中的数据流动和存储需求正成为制约性能的关键瓶颈。师爷观察到,AI基础设施尤其是存储产业链正迎来结构性投资机会。师爷带兄弟您将从存储层级的技术特性出发,分析相关标的的潜在价值。
这话放这儿不吓人也不夸张,接下来把全貌慢慢拆开讲清楚。前两年大家都清楚,存储行业是供过于求,芯片价格一路往下跑,很多厂商业绩被拖得名存实亡。现在的变化不是凭空冒出来的,是一圈一圈推进的结果。先说眼下能看见的事儿:DRAM这类内存,报价已经连续几个月在小幅抬头;
之前REDMI K90系列上市后,引发了热议,原因是12+512G版本的价格,比12+256G高出了600元。好在小米马上降价了300元,才平息了网友的吐槽。
最近不少人在聊存储芯片,说“行业要反转、要疯涨”,还列了几只标的,说“长期拿着有搞头,能不能翻10倍”。先不说翻10倍的事,得先搞清楚:存储芯片现在到底啥情况?说“有搞头”是真有基本面支撑,还是纯炒作?想长期拿,得先看懂行业的“周期规律”和公司的“真实成色”,
“价格战”背后的逻辑是三星产品良率爬坡速度缓慢导致的市场份额落后。直到今年9月,三星12层HBM3E产品才通过英伟达测试,并正式开始供应,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出货量将达到数万片。
提到存储芯片,很多人会觉得是满屏的技术参数和枯燥的产业分析——但“南长江北长鑫”这对中国存储双雄的故事,其实藏着太多从“0到1”的突破、从追赶到并肩的韧性,远比想象中更有看头。它们不是冰冷的企业符号,而是打破全球垄断、撑起中国半导体自主化的“实干派”。
最近存储芯片价格“疯了”——飙涨300%的消息在投资圈炸开锅。不少人一头雾水:这玩意儿咋突然就火了?今天咱们用大白话把这事扒透,看看这波行情是真机会还是让你接盘的“坑”。
2024年到2025年这两年,AI已经从“风口”变成了“龙卷风”。全球资金疯狂涌入,从英伟达到台积电,再到韩国、日本的芯片链,几乎所有科技股都挂上了“AI概念”的牌子。但问题是——谁真吃到肉,谁只是闻到香?现在,是时候区分谁是真正的AI受益者,谁只是被高估的故
AI繁荣为存储芯片行业注入强劲动力,《科创板日报》10月23日报道,存储芯片“超级周期”或更持久。据《韩国经济日报》,三星电子、SK海力士等第四季度将DRAM和NAND价格上调高达30%,超出预期。这一数据背后,是AI驱动下存储芯片需求的激增,行业正站在新的发
在需求端,AI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对高带宽内存(HBM)和高端存储芯片的庞大需求,导致上游厂商将更多产能转向利润更高的AI相关产品。在供应端,各大存储原厂此前执行的减产计划效果显现,使得市场库存水平大幅下降,研究机构TechInsights的数据显示,DRAM
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存储器和存储盛会——“存储器和存储的未来”(FMS)于2025年8月5日至8月7日(美国时间)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举行。FMS包含主题演讲、综合讲座、展览等内容。
存储芯片巨头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将上调包括DRAM和NAND在内的存储产品价格,幅度高达30%,近年来,AI技术的蓬勃发展对存储芯片的需求呈现爆炸式增长。AI大模型训练与推理对存储容量和带宽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,单个AI服务器存储容量需求达到传统服务器的8—10
当年华为 Mate 60 系列的突袭,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芯片产业的韧性。但鲜有人知的是,支撑 AI 芯片的核心组件高带宽内存(HBM),一直是国内 AI 供应链的 “卡脖子” 难题。就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没有 HBM,再强的 AI 芯片也无法发挥算力优势。直到
AI 算力需求爆发:单台 AI 服务器存储用量是传统服务器的 8-10 倍,OpenAI、谷歌等科技巨头每月需消耗 90 万片 DRAM 晶圆用于大模型训练。2025 年全球 AI 服务器出货量预计增长 65%,直接拉动 HBM 需求同比激增 200%。
一方面,AI数据中心的需求持续旺盛,HBM依旧供不应求,另一方面,库存见底,整个存储行业迎来上行周期,两个利好要素相互叠加,让过了两三年苦日子的存储厂商,终于踏入了新的春天。
近期,存储芯片市场掀起一轮轰轰烈烈的涨价潮。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两大巨头将DRAM和NAND存储产品价格上调高达30%,引发全球产业链震动。
“来自上游的成本压力,真实的传导到了新品定价上。”10月24日,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微博上这样回应REDMI K90定价公布后引发的争议。
最近刷半导体行业新闻时,发现个挺有意思的现象:不少行业人士都在关注那些同时给长江存储和长鑫存储供货的企业。有人说这是“抱上了两条优质赛道”,也有人觉得是“踩中了国产存储的节奏”,但很少有人把这事掰开揉碎了讲——到底“双供应”有啥特别的?这些企业真的能在后面的市
最近后台总有人问:“之前说的存储芯片,现在还能拿吗?”说实话,每次看到这种问题,我都想多说两句——不是让大家盲目冲,而是这行的逻辑越来越清晰,有些信号真得看懂,不然很容易错过节奏,也容易踩错坑。